
最近跟幾位朋友聊起投資,大家臉上都寫著一個大大的「愁」字。有人說股市像坐雲霄飛車,忽上忽下心臟快受不了;也有人納悶,為什麼新聞裡老是說經濟數據不錯,但荷包卻好像沒什麼感覺?特別是近期通膨像脫韁野馬,美國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,簡稱聯準會)又擺出鷹派姿態,升息聲浪不斷,讓市場的神經更是緊繃到不行。這時候,如果想了解市場的「恐慌程度」到底有多高,有個很酷的指標就派上用場了,它就是大家口中的「恐慌指數」—VIX 指數。

你可能會想,VIX 指數是什麼神祕的東西?它跟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的投資生活又有什麼關係?想像一下,如果市場是個大海,股市就是海面上的船隻,VIX 指數就像是預測這片海未來三十天風浪大小的「氣象雷達」。當VIX 指數越高,就代表投資人普遍覺得未來風浪會很大,市場波動可能會很劇烈,可能是大漲也可能是大跌,但更多時候,這個指數飆高,往往是市場「挫咧等」(台語:害怕發抖)的反應。
那麼,這個 VIX 指數到底是什麼來頭呢?它的全名叫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市場波動率指數」(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Volatility Index),聽起來很拗口,所以大家習慣叫它 VIX 指數或「恐慌指數」。它衡量的是標準普爾500指數(S&P 500 Index)未來三十天預期波動率的核心指標。簡單來說,它不是直接看股票漲跌,而是看投資人對「股票未來會怎麼震盪」的預期。
這個指數是怎麼算出來的呢?它可不是隨便喊價,而是根據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看漲期權(Call Option)和看跌期權(Put Option)價格加權平均計算出來的。期權呢,就像是一種未來可以買或賣股票的「權利」,而 VIX 指數看的就是這些期權價格裡頭隱藏著的「隱含波動率」。這個隱含波動率,就是市場參與者對未來三十天市場可能波動幅度的預期。如果 VIX 指數顯示為 15,這表示市場預期未來三十天年化波動率是 15%。換句話說,有約六成八的機率,標準普爾500指數會在未來三十天內上下波動約 4.33%(15% 除以根號 12,因為一年有 12 個月)。所以,當你看到 VIX 指數從低點突然往上衝,別急著恐慌,先想想這代表市場預期會出現較大的波動,這可能是危險,但也可能伴隨機會。

回顧歷史,VIX 指數的發展也挺有意思的。早在 1986 年,梅納赫姆·布倫納教授(Menachem Brenner)和丹·蓋萊教授(Dan Galai)就提出了波動性指數的概念。後來,芝加哥期權交易所(Cboe)在 1993 年正式發布了實時的 VIX 指數,最初是針對標準普爾100指數(S&P 100 Index)期權,但後來在 2003 年,它把計算標的改成了更廣泛的標準普爾500指數,這樣更能代表美國整體股市的波動情況。
VIX 指數在歷史上也留下過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「足跡」。例如,在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時,它曾在 10 月 24 日盤中飆高到 89.53 的歷史天價,這簡直就是市場「嚇到閃尿」的最高點。到了 2020 年,由於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疫情的爆發,VIX 指數也再次攀升到 82.69 的高位。這些數字都告訴我們,在市場劇烈動盪的時候,VIX 指數就像一面忠實的鏡子,反映著投資人內心的不安與恐懼。相反的,當市場一片祥和,股價高歌猛進時,VIX 指數往往就會維持在低點,例如 2013 年股市表現亮眼時,VIX 指數就曾在 12 點左右徘徊。
那麼,回到現在的市場狀況,VIX 指數又是如何反映當前投資人的心聲呢?根據最新的市場趨勢,美國股市近期受到通膨、聯準會政策和企業前景等多重宏觀因素影響,波動劇烈甚至呈現下跌態勢。想想看,聯準會為了壓制不斷升高的通膨,正考慮或已經實施更激進的升息策略,有的官員甚至直言支持一次升息 0.50%。當聯準會的官員們口徑一致地放出鷹派言論,表示抑制通膨是他們的首要任務時,市場就像是聽到要「放學考」一樣,自然會感到緊張,VIX 指數也隨之受到影響。
而經濟數據更是呈現出「幾家歡樂幾家愁」的景象。零售銷售數據雖然表現強勁,顯示消費需求還在,但消費者物價指數(Consumer Price Index,簡稱 CPI)卻持續升高,通膨加速的警訊讓人無法忽視。更令人擔心的是,信用卡債務已經達到歷史新高,而且拖欠率也在加速上升,這就像家裡的「財務警示燈」在閃爍,預示著潛在的經濟風險。這些複雜又矛盾的數據,讓投資人面對未來更加謹慎,這種謹慎情緒自然會推高 VIX 指數,因為大家都在預期,接下來的市場可能會更不平靜。
既然 VIX 指數這麼重要,那我們能怎麼利用它呢?它其實就像是一個能為投資組合「買保險」的工具,特別是在市場下跌時,VIX 指數往往會上升,這時候,如果你持有與 VIX 指數掛鉤的產品,理論上就能夠抵消一部分股市下跌帶來的虧損。這就是它「分散投資組合」的妙用,就像幫你的投資組合加裝了一個「安全氣囊」。市面上也有多種 VIX 指數的相關投資工具,例如 VIX 指數期貨合約、期權,甚至是交易所交易債券(Exchange Traded Note,簡稱 ETN)和交易所交易基金(Exchange Traded Fund,簡稱 ETF),像是標準普爾500 VIX 指數短期期貨交易所交易債券(NYSE:VXX)等等。
除了為投資組合避險,有些厲害的投資人也會利用 VIX 指數的「均值回歸」特性來賺錢。什麼是均值回歸呢?簡單來說,就是 VIX 指數不會永遠處於高點或低點,它就像一顆彈力球,彈得再高最後還是會落回地面,彈得再低也會再反彈起來。所以,有些投資人會在股市疲軟,VIX 指數飆高的時候,賣出 VIX 掛鉤的產品,預期股價回升、VIX 指數下跌;反之,也會在 VIX 指數很低的時候買入,預期未來市場會有波動,VIX 指數會上升。這種策略需要精準的判斷力和膽識,可不是隨便就能玩的。
不過,就像任何投資一樣,VIX 指數相關的產品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。尤其是迷你 VIX 期貨(Mini VIX Futures)這種產品,雖然它的合約金額只有標準 VIX 期貨的十分之一,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,但它本質上是一種複雜的金融產品,只適合那些對市場有深入了解的成熟投資者。記住,這類產品有巨大的虧損風險,甚至可能讓你虧掉比你投入的資金更多的錢!
⚠️ 重要的風險提醒!
VIX 指數產品有個特別的特性:它不適合「買入並持有」(Buy and Hold)的長期投資策略。因為 VIX 指數天生就傾向於回到或靠近它的長期均值,所以如果傻傻地長期持有,很可能會遭受損失。另外,VIX 指數本身的波動性就非常高,比一般股票或股票指數的波動幅度大得多。而且,雖然 VIX 指數通常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呈現負相關,但這種關係並不是「鐵律」,有時候它也會失靈,導致你的預期無法實現。在決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前,你都應該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和成本,並審慎評估自己的投資目標、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,必要時務必尋求專業的財務建議。
總之,VIX 指數就像是市場情緒的晴雨表,它能幫助我們窺探投資人對未來市場波動的預期。當 VIX 指數悄悄升高,或許就是在提醒你,這片「金融大海」可能正準備迎來一場風暴,這時候更需要繫好安全帶,仔細評估你的投資策略。別忘了,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,尤其當市場風聲鶴唳,資金流動性又不高的時候,更要步步為營,千萬不要盲目跟風,才能在波濤洶湧的市場中穩健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