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哎呀,小明啊,你最近是不是老是聽到電視上、網路上,那些財經專家們嘴裡唸著「空單」、「軋空」這些詞,聽得一頭霧水,感覺像是在聽天書一樣?別擔心,這感覺就跟你第一次看到股票紅紅綠綠的數字跳動,卻搞不清楚是賺是賠一樣,正常得很!今天,我就來跟你好好聊聊,到底什麼是「空單」,它在投資世界裡扮演著什麼角色,還有,想玩這招,又有哪些眉角要注意,才不會踢到鐵板呢?

想像一下,你家隔壁的阿姨,她收藏了一整屋子的限量版公仔。有一天,她跟你說,她覺得這些公仔最近會跌價,想趁早賣掉。可是,她又捨不得現在就賣,因為想等到價格更低的時候,再把它們買回來。這時候,她就問你:「小明啊,你能不能先跟我借一個公仔,我現在賣掉,等它跌價了,我再買回來還你,到時候我賺到的錢,我們再分攤?」
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繞?但其實,這就是「放空」(或者說「做空」、「賣空」)最簡單的概念了。在金融市場裡,當我們預期某檔股票的價格會下跌時,就可以「先賣出股票」,等到它真的跌價了,我們再「用更低的價格買回來」還給券商,中間的價差,就是我們的獲利。你看,這是不是跟阿姨借公仔去賣的概念很像?只是這裡賣的是股票,不是公仔而已。
那這招到底有什麼用呢?除了能在股價下跌時賺錢(這點是不是很反直覺,但卻很迷人?),放空有時候也能拿來「避險」。就像你手上已經持有某檔股票(這叫做「做多」或「長倉」),但你又擔心它短期內會下跌,這時候你就可以放空一點,萬一真的跌了,放空的獲利就能彌補你手上股票的損失,幫你的投資組合套個安全氣囊,是不是很聰明?
講到這裡,你可能會好奇,要怎麼才能「先賣股票」呢?又不是魔術師,手上根本沒有股票,怎麼賣?別急,江湖上主要有幾種做法。第一種是比較傳統的,你得跟你的「證券經紀商」(也就是券商)借股票來賣。這就像跟銀行貸款一樣,借了就要還,而且可能還要付利息喔!通常,這種方式多半是大型投資機構在玩,個人投資者比較少直接這樣操作。
第二種,也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會接觸到的,就是透過「槓桿交易」,像是「差價合約」(Contract for Difference, 簡稱CFD)或某些國際交易平台。這種方式就比較像一場「價格走勢的賭注」,你不用實際擁有或借入那檔股票,你只是跟平台約定,針對這檔股票的價格漲跌來進行投機。如果你覺得它會跌,就點擊「賣出」開倉,只需要支付一小部分的「保證金」就能建立一個部位。如果判斷正確,股價真的跌了,你的獲利會按照你建立的「完整倉位價值」來計算,這種放大效應,就是所謂的「槓桿」。舉個例子,你放空了100股的「力拓集團」(Rio Tinto),若股價從40英鎊跌到35英鎊,你就能賺500英鎊;但如果判斷錯誤,漲到45英鎊,你同樣會虧損500英鎊。是不是聽起來既刺激又有點嚇人?
還有一種比較進階的玩法,叫做「期權」(Options,台灣通常稱作「選擇權」)。當你預期股價會跌時,你可以去買這個股票的「賣權」(Put Option)。這就像你花了一筆「權利金」,買了一個「在未來某個時間點,以特定價格賣出股票」的權利。如果股價真的跌到這個特定價格以下,你就可以低價買進股票,然後用你手上的賣權,以那個特定價格賣出去賺錢。但如果股價沒跌反漲,你就選擇不使用這個權利,損失就只有當初買賣權的那筆「權利金」,風險是有限的。跟傳統放空比起來,期權有固定的到期日,時間壓力會比較大。

你可能會問,那既然放空可以賺錢,是不是所有人都去放空就好啦?當然不是!放空這招,簡直就是雙面刃。最可怕的風險,就是它的「潛在虧損是無限的」。你想想看,如果股價一直漲一直漲,沒有上限,那你買回來平倉的錢就沒有上限。這就像你借了一台跑車去賣,結果跑車的價格瘋狂飆升,你得花天文數字才能買一台一樣的還給人家,這不就虧大了嗎?
第二個地雷,也是空頭投資者最怕碰到的,就是所謂的「軋空」(Short Squeeze)。這詞聽起來有點拗口,但概念很簡單。當市場上很多人都預期某檔股票會跌,所以大家爭相放空,結果突然傳來好消息,或是有大咖開始大量買進,股價不跌反漲,而且漲得非常急!這時候,那些放空的投資人,為了避免虧損無限擴大,就只好趕緊回補空單(也就是買進股票還給券商)。這一買,又會進一步推升股價,形成一個「空頭被迫高價回補,股價加速上漲」的惡性循環,讓空頭們欲哭無淚。
最有名的例子,就是2021年的「遊戲驛站」(GameStop)事件。當時一堆對沖基金看衰這家實體遊戲零售商,大幅放空他們的股票。結果,美國Reddit社群的散戶們集結起來,大喊「把股價買爆讓華爾街大咖賠錢!」他們瘋狂買進股票,硬是把股價從幾塊美元推到幾百美元,讓那些做空的對沖基金血本無歸,損失慘重。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軋空經典案例!
那要怎麼知道會不會被軋空呢?有些老手會看技術指標。像「威廉指標」(Williams %R, 簡稱WR),如果它跑到負80到負100的超賣區間,或是「相對強弱指標」(Relative Strength Index, 簡稱RSI)低於或等於30,這通常代表股價被市場過度看空了,很可能隨時會反彈上漲,這時候放空的人就得趕緊回補出場,免得被軋得慘兮兮。
所以,如果一間公司被做空了,它也不是省油的燈。有些公司會跳出來,透過媒體聲明或訪問,直接嗆聲反擊那些空頭。更狠一點的,甚至會提告,威脅要採取法律行動來阻止這些激進的放空者。還有些聰明的公司,會想辦法要求股東把手上的實體股票從借貸市場上撤回來,讓空頭們借不到股票,被迫提前平倉,這也是一種反軋空的策略喔!
當然,投資市場不只是放空和軋空這麼簡單,還有「多空概念」的區別。我們常聽到的「做多」,就是預期行情會上漲,先買進再賣出獲利。而「做空」,就是我們今天說的,預期行情會下跌,先賣出再買回平倉。這兩者就像拔河的兩端,分別代表著看漲和看跌的力量。
你可能會問,那「買進/賣出」跟「多頭/空頭」有什麼不同?「買進/賣出」只是動作,你買了就買了,賣了就賣了,不帶任何看法。「多頭」(Long)或「空頭」(Short)則更深一層,它代表著你「持有的部位方向」。Long是指你持有多頭部位,賭它會漲;Short是指你持有空頭部位,賭它會跌。這兩個詞據說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,當時「放空」被認為是短期(Short)投機,而「做多」則是相對長期(Long)的投資,很有趣吧!
另外,市場上也有所謂的「多頭市場」(牛市)和「空頭市場」(熊市)。牛市就是市場最近都在漲,大家都很樂觀,買氣旺盛,就跟鬥牛一樣,牛角往上頂,代表漲勢。熊市則是市場最近都在跌,大家都很悲觀,賣壓沉重,就像熊掌往下拍,代表跌勢。
不過,你也要特別小心市場上的「陷阱」喔!有時候,主力大戶會故意搞些小動作。比方說,他們會製造「多頭陷阱」。明明股價已經很高了,他們卻故意用大買單把股價往上推,製造一種「還會繼續漲!」的假象,引誘一些沒經驗的散戶跟著追高買進,然後主力就趁機把手上的股票偷偷賣掉,讓你接到最後一棒。
反過來,也有「空頭陷阱」。當股價已經跌了一大段,看起來好像跌不破了,主力卻故意製造恐慌氣氛,讓股價再往下殺一點,讓那些意志不堅的散戶趕緊拋售股票,主力這時候就能趁機在低點慢慢吃進籌碼,等你賣光了,他們就開始拉抬股價,你又只能在一旁乾瞪眼。這些都是投資市場常見的「心理戰」。
講了這麼多風險,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替我們的空單交易加道保險呢?這就是「空單避險」的重要性了!它就像是幫你的空單交易,再多買一張「保險單」,降低潛在的損失。你可以運用各種「避險工具」,像是前面提到的「期權」或「期貨合約」,它們都能用來對沖市場價格的波動風險。此外,「交易所交易基金」(ETF)或其他的「衍生品合約」也都能提供多元化的避險選擇。
要做好空單避險,首先得清楚自己面對什麼風險,然後挑選最適合的工具,而且要記得「定期」檢視並調整你的避險策略,畢竟市場變化很快,一招半式很難走遍天下。在避險策略上,除了前面說的「對沖」,你也可以考慮「套利」策略(利用不同市場的價差獲利)、或「趨勢追蹤」策略(跟隨市場趨勢做調整),更重要的是,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做好「多元化投資組合」,分散風險才是王道。
在判斷市場情緒時,有個數據很值得你參考,就是「外資期貨空單未平倉」的數量。你知道嗎?這些外國投資者在期貨市場上,他們手上還有多少沒平倉的空單,這可是反映他們對台灣市場「看空」程度的指標喔!
如果這個數字持續增加,通常代表外資對市場前景比較悲觀,預期股價會下跌,這時候市場上拋售的壓力就會比較大,股價可能就會往下走。反過來說,如果這個數字一直在減少,可能就暗示外資對後市比較樂觀,預期價格會上漲,這時候可能就會吸引更多買盤進場,把股價往上推。
所以,高手們在分析市場的時候,不會只看單一數據。他們會把外資空單的變化趨勢,跟市場的成交量、技術指標、還有其他的投資人情緒數據一起綜合判斷,這樣才能更全面地評估市場狀況。當然,每個行業、每檔股票的外資空單情況都可能不同,所以細緻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。
在選股的時候,你也可以留意外資空單的動態。例如,如果某檔股票外資的空單持有量很高,而且還持續增加,同時股價又在下跌,那或許這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做空機會。反過來,如果外資空單量已經到達了「極高或極低」的水準,這有時候反而預示著市場可能要「轉折」了,可以考慮反向操作。但切記,這些都只是參考指標,千萬別只靠一個數字就下判斷,還要多方求證,確保自己的判斷不是捕風捉影喔!
總之,小明啊,這次我們聊了這麼多關於「什麼是空單」的眉眉角角,你應該對這個「逆向操作」的投資策略有更深的認識了吧!放空,它確實是一種充滿魅力的策略,在市場下跌時也能為你創造獲利機會,或是成為你投資組合的避險工具。但就像我們前面一再強調的,它伴隨著「無限虧損」和「軋空」的巨大風險,絕不是可以輕易嘗試的。
所以,如果你未來真的想嘗試放空,記住以下幾點:首先,一定要先做足功課,了解你想要放空的標的。其次,務必設定好「止損點」,這就像是替你的交易設一個停損線,當虧損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果斷出場,千萬別抱著「反正會彈回來」的僥倖心理,那樣只會越陷越深。最後,別忘了,投資永遠不是只有一條路,多元化你的投資組合,學會用不同的工具來管理風險,這才是穩健投資的王道。
⚠️ 特別提醒你,放空這玩意兒,對資金流動性要求很高,如果你的資金並不充裕,或是心臟不夠大顆,建議還是先從比較簡單的「做多」開始學起,或者只是單純了解它的原理就好。畢竟,了解這些金融知識的目的,是為了讓你更聰明地做出決策,而不是為了讓你隨便投入高風險的戰場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