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### 聯準會、美聯儲、Fed:名稱大解密與台灣香港慣用語
在不同地區,人們對美國聯邦準備系統的稱呼各有不同,這常常引起混淆。在台灣,大家通常叫它聯準會,這是聯邦準備理事會和聯邦準備系統的縮寫。至於香港和中國大陸,則習慣用美聯儲或聯儲局來指稱,同樣指向美國的中央銀行機構。為了讓讀者更容易跟上,本文會統一採用Fed或聯準會的說法。
Fed的起源要回溯到1907年的美國金融恐慌。那時,美國還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機構來穩住金融體系,導致危機一再爆發。於是,國會在1913年通過聯邦準備法案,正式創立聯邦準備系統,目的是穩定貨幣和金融環境,推動經濟的長期健康成長。

### 聯邦準備系統的組織架構:誰在主導美國金融決策?
Fed的結構設計相當特別,它融合了中央監督和地方代表,目的是維持獨立並廣納民意。整個系統主要分成三個關鍵組成部分:
首先是聯邦準備理事會,這是Fed的中央決策核心,由七位理事負責。他們由總統提名,參議院批准,任期長達14年,且不得連任。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則是四年,可以續任。理事會的工作涵蓋監督12家聯邦準備銀行、訂定貨幣政策、監管銀行業,以及處理支付系統。這樣的長期任期安排,能讓成員避開短期政治干擾,確保政策的一致性和中立。
其次,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,也就是FOMC,是Fed貨幣政策的主要決策場所。它有12位成員,包括七位理事會成員、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總裁,以及其他11家銀行總裁中輪流的四位。FOMC一年開八次會議,檢視經濟狀況,決定是否調整聯邦基金利率,或啟動量化寬鬆和緊縮等措施。這些會議的結論,往往會立刻撼動全球金融市場。
最後,12家聯邦準備銀行分布在美國的12個區,每家負責執行政策、監管當地銀行、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如清算結算,並發行貨幣。這種地方分佈,讓Fed能蒐集全國經濟情報,融入政策制定中。
Fed的獨立性是它運作的基礎。雖然由國會設立,並向國會報告,但日常貨幣政策不受行政部門左右。這設計避免了政治或選舉的短期壓力,讓Fed專注於最大化就業和物價穩定的長期使命。它的資金來自公開市場操作的收入,而不是國會預算,這也強化了財務自主。

### Fed的三大核心職能:不只是控制利率那麼簡單
作為美國中央銀行,Fed的角色遠超出單純調節利率。它承擔多項責任,確保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固。
第一,執行貨幣政策,這是Fed最核心也最受矚目的任務。政策目標有兩個:一是最大化就業,讓所有願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機會,雖然不可能達到零失業,因為總有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存在。二是物價穩定,控制通貨膨脹,維持物價水準,讓消費者購買力不被侵蝕,並為經濟提供預測性環境。Fed通常以2%的年通膨率作為基準。透過各種工具,Fed在就業和物價間尋求平衡。
第二,銀行監管與金融穩定。Fed監督美國銀行機構,確保它們運作健全,防範系統風險。這包括審核銀行併購、進行壓力測試、設定資本和流動性標準等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,這項職責更被強化,避免類似事件重演。根據聯邦儲備系統理事會的2023年數據,Fed監管超過1800家美國銀行控股公司,以及外國銀行在美業務。
第三,提供金融服務。Fed像政府的銀行,幫財政部處理國債發行和管理帳戶;也像銀行家的銀行,向機構提供日間透支、隔夜貸款等,維持流動性。此外,它還管理美國支付系統,每年處理數十億筆電子交易,保障資金安全高效流轉。

### Fed的貨幣政策工具箱:如何影響經濟脈動?
為了實現目標,Fed備有多元工具,透過操控市場利率、信貸和貨幣供應來影響經濟。
最主要的工具是聯邦基金利率,這是銀行間隔夜拆借準備金的目標利率。Fed不直接定價,而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買賣政府債券,調整準備金供給,引導實際利率到目標範圍。提高利率時,銀行借貸成本上漲,傳導到房貸、企業貸款等,抑制經濟和通膨;降低則刺激借貸投資。
接著是量化寬鬆和量化緊縮。量化寬鬆在利率近零時啟用,Fed大舉購買長期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,注入流動性,壓低長期利率,鼓勵投資消費,提升資產價格。像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疫情,Fed都用過大規模QE刺激經濟。量化緊縮則相反,經濟復甦通膨升時,Fed減少債券再投資或出售,回收流動性,提高長期利率,抑制通膨。
存款準備金率是銀行須存Fed的比例,調整它能改變可貸資金。但自2020年起,這率降到零,工具作用減弱。
重貼現率是銀行向Fed借款的利率,提高它增加成本,降低借款意願,收緊信貸。但銀行多先用聯邦基金市場,這率更像信號。
| 貨幣政策工具 | 目的 | 主要影響 |
| :————- | :— | :——- |
| 聯邦基金利率 | 影響短期利率、借貸成本 | 銀行拆借成本、房貸、車貸利率 |
| 量化寬鬆 (QE) | 降低長期利率、注入流動性 | 債券收益率、股市、房市、通膨 |
| 量化緊縮 (QT) | 提高長期利率、回收流動性 | 債券收益率、股市、房市、通膨 |
| 存款準備金率 | 調整銀行可貸放資金量 | 銀行放貸能力(目前為零) |
| 重貼現率 | 銀行向 Fed 借款成本 | 銀行流動性管理(信號意義) |
### Fed政策如何影響你我?從投資到生活層面的衝擊
Fed的決策不僅限於美國,還波及全球,尤其對台灣和香港這些貿易與金融依賴國際的經濟體。
對全球經濟和市場,Fed升息常吸引資金回流美元資產,強化美元匯率,讓美元計價商品如石油對他國更貴,並引發新興市場資金外流。降息則弱化美元。
對台灣香港,股匯市易受波動。升息增企業成本,壓低股市獲利,資金轉債市。2022年Fed急升息時,全球股市下滑,台股港股大跌;美元強勢也壓低台幣港幣,影響進口出口。
通膨方面,Fed政策左右原物料和供應鏈,美元升值推高進口成本,加劇輸入通膨。
利率走勢上,台灣央行和香港金管局會跟隨Fed,升息可能抬高房貸車貸,增民眾負擔。
個人層面,升息推升房貸利率,浮動利率戶每月還款加重;但儲蓄利息也升,對保守投資者有利。投資建議:在升息期,避高負債股,增美元固定收益或防禦股;降息期,轉成長股和風險資產。
歷史上,2022-2023年Fed為抗疫情後高通膨,從3月起升息,將聯邦基金利率從近零調升500基點。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,2022年6月CPI達9.1%,40年高點。這波升息致全球股市跌、科技股回調、美元指數20年新高、非美貨幣貶值、房市降溫。台灣香港房市交易量也下滑。
### 常見迷思破解:Fed是私人機構嗎?聯準會歸誰管?
Fed的性質常被誤解為純私人機構,但實際更複雜,是半官方半私有的獨特存在,核心為公共利益服務。
私有面:12家聯邦準備銀行由成員銀行持有股份,每年獲6%股息。
官方面:理事會七理事由總統提名、參議院批准,主席為公職,向國會負責。政策由理事會和FOMC定,目標是就業和物價穩定,非謀利。盈餘扣成本股息後,多數上繳財政部,顯示服務國家。
Fed與財政部關係:兩者獨立。財政部管稅收支出國債,Fed管貨幣政策,避免政府用央行印錢補赤字致惡性通膨。Fed向國會報告,不受財政部管。
### 展望未來:Fed政策走向與市場預期
全球經濟多變,Fed未來動向仍將主導市場。目前焦點在緊縮轉降息時機和縮表進度。
關鍵因素:通膨數據,若頑固或反彈,降息恐延;就業市場,過熱推通膨,疲軟促降息;經濟增長,如GDP消費投資;國際,如全球放緩地緣風險。
市場對2024下半年降息有分歧,有些分析師認為通膨粘性會延後。投資者應追蹤Fed官員講話、FOMC紀要、經濟數據。可參考Bloomberg或Reuters的利率期貨追蹤,了解預期。
### 結論:理解Fed,掌握全球經濟的關鍵鑰匙
美國聯邦準備系統Fed,不只美國央行,更是全球金融穩定的支柱。其組織、職能、工具及影響,彰顯不可或缺性。
無論投資者、企業或民眾,懂Fed運作和政策,對投資、房貸、物價、就業至關重要。每項決策都可能改變我們財富。持續關注Fed信號,是在變局中明智決策、守護資產的要訣。
Fed的全名是什麼?它的中文名稱有哪些?
Fed的全名是「Federal Reserve System」,意為美國聯邦準備系統。在中文世界,台灣慣稱其為「聯準會」,而香港及中國大陸則多稱作「美聯儲」或「聯儲局」。
Fed是美國唯一的中央銀行嗎?它與美國財政部有什麼關係?
是的,Fed是美國唯一的中央銀行。它與美國財政部是兩個獨立的實體。財政部負責美國政府的財政政策(稅收與支出),而Fed則負責國家的貨幣政策(物價穩定與最大化就業)。Fed在制定貨幣政策上具有獨立性,不受財政部或政府行政部門的直接干預。
Fed的主要職責是什麼?它如何影響美國的就業和物價?
Fed的主要職責有三:執行貨幣政策、銀行監管與金融穩定、提供金融服務。在執行貨幣政策方面,Fed透過調整利率和貨幣供給,努力達成「最大化就業」與「物價穩定」的雙重目標。例如,透過降息可以刺激經濟活動,增加就業機會;透過升息則可以抑制過熱的經濟和通膨壓力。
Fed的貨幣政策工具包含哪些?升息和降息的原理是什麼?
Fed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:聯邦基金利率、量化寬鬆 (QE) 與量化緊縮 (QT)、存款準備金率、重貼現率。升息和降息主要是透過調整聯邦基金利率目標來實現。升息的原理是提高銀行間拆借準備金的成本,進而推高市場上的各種借貸利率,抑制借貸和消費,以降低通膨。降息則反之,旨在降低借貸成本,刺激經濟活動和通膨。
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(FOMC) 是什麼?它的決策如何形成?
FOMC是Fed制定貨幣政策的核心決策機構。它由12名成員組成,包括7名聯邦準備理事會成員和5名聯邦準備銀行總裁(紐約聯準銀行總裁為常任委員,其餘4名由其他11家聯準銀行總裁輪流擔任)。FOMC會議上,成員會評估經濟數據、討論經濟前景和風險,並投票決定是否調整聯邦基金利率目標或其他貨幣政策工具,如量化寬鬆或緊縮的規模。
Fed是一個私人機構嗎?它的資金來源和盈餘歸誰所有?
Fed並非完全的私人機構,而是一個獨特的半官方、半私有實體。其核心職能是為公共利益服務。雖然12家聯邦準備銀行由成員銀行持有股份並獲得股息,但Fed的貨幣政策是由政府任命的理事會和FOMC決定。Fed的資金主要來自公開市場操作的收益,在支付運營成本和法定股息後,大部分盈餘會上繳給美國財政部。
Fed的政策對台灣和香港的股市、房市和匯率有何影響?
Fed政策對台灣和香港有顯著影響:
- 股市:升息通常會增加企業借貸成本,降低估值,導致股市下跌;降息則反之。
- 房市:Fed升息會推高全球利率,影響台灣和香港的銀行利率,導致房貸成本上升,可能使房市降溫。
- 匯率:Fed升息會吸引國際資金流向美元資產,推高美元匯率,導致台幣和港幣對美元貶值。
量化寬鬆 (QE) 和量化緊縮 (QT) 是什麼?Fed在什麼情況下會使用這些工具?
- 量化寬鬆 (QE):指Fed透過大量購買長期政府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(MBS) 來向市場注入流動性,以降低長期利率,刺激經濟和通膨。通常在傳統利率工具失效(利率接近零)時使用。
- 量化緊縮 (QT):是QE的反向操作,Fed透過減少或停止對到期債券的再投資,甚至出售部分債券,來回收市場流動性,提高長期利率,抑制通膨。通常在經濟復甦且通膨壓力上升時使用。